孙子现在张口闭口都是新知识,说以后要考大学,还要回来建设村子。”
暮色中,我漫步在焕然一新的校园,墙上阿强画的蝴蝶仿佛要振翅高飞。
远处传来孩子们排练合唱的声音,那是他们自己改编的校歌:“知识是翅膀,梦想是星光,我们要让家乡,照亮更远的远方……”18成为 “乡村振兴教育示范点” 后,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。
各地教育部门的考察团、师范院校的实习生、公益组织的志愿者络绎不绝。
学校的小会议室里,常常挤满了来取经的老师。
我将这些年积累的教学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出去,可内心却愈发清醒 。
乡村教育要走的路还很长。
一次接待省城教育专家时,对方的话让我陷入深思:“你们的实践很有价值,但如果不能形成可复制的模式,影响力始终有限。”
这句话像一把钥匙,打开了我新的思路。
我开始整理这些年的教案、活动方案,与教研联盟的老师们共同编写《乡村教育创新实践手册》从如何利用乡土资源设计课程,到家校协同的具体方法,都一一记录其中。
19然而,推广过程并非一帆风顺。
有些偏远地区的学校反馈,手册里提到的线上资源在当地根本无法使用,因为网络信号太弱。
这让我意识到,乡村教育的困境各有不同,不能一概而论。
我和团队决定开展 “送教下乡” 活动,带着 VR 设备、自制教具,走进那些更偏远的学校。
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数小时后。
当我们把敦煌的壁画、海底的世界展现在孩子们眼前时。
他们眼中的震撼和喜悦,让所有疲惫都烟消云散。
阿强初中毕业后,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县城的重点高中。
临走前,他塞给我一个笔记本,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他观察昆虫的新发现。
还有一段稚嫩的文字:“老师,我以后想研究农业昆虫,让家乡的庄稼长得更好。”
看着这个曾经对学习失去兴趣的男孩,如今眼中满是理想的光芒。
我更加坚定了要为乡村孩子搭建更多平台的决心。
20我开始筹备 “乡村教育创新论坛”,希望能把各地乡村教师的智慧汇聚起来。
通过联系以前在魔都的人脉,论坛得到了几家教育基金会的支持。
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