堡垒里那样坐等。
爸爸凭借他过硬的机械维修技术,很快被分配到了工械维修组,负责维护和修复庇护所的各种机械设备、发电机。
妈妈则发挥她的细心和统筹能力,加入了后勤物资管理组,管理着这座数万人庇护所的口粮命脉。
而我,看着庇护所里那些忙碌的身影,看着墙上张贴的“重建家园,人人有责”的标语,看着孩子们在有限的安全区内奔跑嬉闹,一个念头越来越清晰。
末日摧毁了旧世界,但新世界的重建,需要的不只是士兵和科学家。
我找到了重建委员会的办公室。
接待我的是一个戴着眼镜、神情疲惫但眼神温和的中年男人,姓李。
“我想报名学习。”
我开门见山地说,“学习……灾后重建需要的知识和技能。
建筑工程、基础医疗护理、农业种植……什么都行!
只要能派上用场!”
李委员推了推眼镜,仔细打量着我,眼中闪过一丝惊讶,随即是赞许的笑意。
“好!
很好!
年轻人有这份心,就是希望!”
他快速翻看着登记册,“目前开设的基础技能培训班有:建筑工程识图与安全规范、基础创伤急救与护理、小型无土栽培技术、基础电工维修……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精力选择。
记住,知识就是力量,尤其是在现在。”
我选择了基础创伤急救与护理,以及建筑工程识图。
白天,我在简陋的教室里,如饥似渴地学习着包扎止血、心肺复苏、常见病症处理;学习着看那些复杂的建筑图纸,了解基础的结构和材料知识。
晚上,在昏暗的灯光下复习笔记,或者在爸爸的指导下,学习更复杂的机械原理。
身体很累,但内心无比充实。
每一次成功包扎一个练习用的模型,每一次看懂一张复杂的结构图,都让我感到自己不再是那个只能躲在堡垒里瑟瑟发抖的女孩,而是真正成为这艘人类诺亚方舟上,一颗能发光的螺丝钉。
然而,姐姐的消息始终没有传来。
五天过去了,六天过去了……第四外勤队依旧杳无音信。
科研区笼罩在一片压抑的沉默中,张教授的脸色一天比一天难看。
爸爸妈妈强作镇定,但眼中的焦虑和担忧再也无法掩饰。
第七天,傍晚。
天空阴沉得如同灌满了铅,闷热的空气让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