圾!
可你们眼里只有公章和算盘——”竹编斗笠的阴影落在他脸上,斗笠边缘那道悬崖村带来的裂痕,正渗出新鲜血珠。
第五章 未闭合的圆(归乡卷·9020字)第一节:数字乡土(2310字)悬月村的钢梯消失了。
取而代之的是一条嵌着太阳能板的柏油路,蜿蜒至悬崖顶端。
林秀禾攥着劳工案胜诉判决书站在路中央,背包里那件缝满补丁的蓝印花布被AI种植基地的电子围栏挡住。
基地的玻璃大棚覆盖整片山坳,当年周阿婆自焚的祠堂位置,如今立着“智能农业示范点”的金属标牌,牌下土壤里半截焦黑木梁像刺出地表的骨头。
“身份认证失败。”
闸机冰冷的提示音响起。
保安指着她背包侧兜露出的蓝布:“这抹布包不能过安检仪。”
秀禾猛地攥紧布料——靛青底子上缝着罢工签名、血指印和法庭证据编号,早已不是嫁衣,而是一面褴褛的旗帜。
“吴主任在监控室等您呢!”
保安堆着笑刷开特殊通道。
监控墙布满闪烁画面:无人机喷洒的农药雾霾中,几个老人蜷缩在坟头插香,红外成像将他们的体温标记为异常红点。
吴主任的茶杯磕在控制台上,震得屏幕跳出弹窗:AI农务系统日志 2025/03/2109:47 目标区域(原祠堂坐标)检测到未登记热源09:48 自动启动驱离声波装置(120dB)09:51 热源消失,土地流转效率提升2.3%“小林啊,你可是咱悬月村的金字招牌!”
吴主任将“脱贫攻坚先进个人”奖杯塞进她怀里,铜质公章模型压着判决书,“赵天霸代表的企业刚捐了这套系统,多亏你当年在鹏城...”他忽然压低声音,“那份判决书,就别拿出来吓唬投资商了吧?”
秀禾望向玻璃墙外。
钢梯遗址处,几个孩童正用激光笔在基地围栏上画燃烧的火焰。
红光跳动处,恰好映亮她背包里周阿婆的遗照——老人背后正是同一片焚毁的祠堂。
第二节:非遗祭坛(2480字)县非遗馆的射灯下,陈远志的竹编斗笠悬浮在防弹玻璃罩中。
标签标注:“悬月村竹骨镂空编织法(传承人:陈远志)”。
斗笠边缘那道悬崖村带来的裂痕,被金漆精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