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重新燃起了斗志。
是的,无论在哪里,我都不能忘记自己的使命。
现在的学习是为了将来更好地服务社会,为了让悲剧不再重演。
接下来的两周,我投入到了紧张的复习中。
但和以前不同的是,现在我学习每一个知识点都会联想到实际应用。
学习《混凝土结构》时,我想起的是废墟中看到的各种破坏模式;学习《抗震设计》时,我想起的是陈教授对不同抗震设防烈度的分析;学习《施工技术》时,我想起的是那栋偷工减料导致严重破坏的商住楼。
这种学习方法让我的成绩突飞猛进。
期末考试结束后,我的平均分达到了92分,在专业里排名第二。
更重要的是,我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发生了质的变化。
以前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,现在是带着问题和目标去学习。
暑假期间,我主动联系了几位研究抗震工程的教授,开始提前了解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内容。
其中一位是清华大学的李教授,他专门研究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。
当他得知我在汶川地震中的经历后,非常感兴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