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父不高兴了,说,“给你就拿着,我们想吃自己包,你又不认识山菜,自己都没法做。”
听到爹揭姐姐的短,明礼和南母也忍不住笑了,“就是,人家上山能摘一筐菜,你啥也看不着,等过几天让你弟弟给你送一筐过去。”
大娃和琦琦都看向南笙,心想怪不得后娘不上山呢。
南笙脸红尴尬,“别折腾弟弟了,家里又没自行车,走一个来回多累啊,爹,家里有自行车票吗?我给你们买辆自行车吧!”
南父看了两个孩子一眼,严词拒绝,“买什么买,家里没有自行车票,你都嫁人了别总想着往娘家送东西。”
这话南笙可不同意,爹娘对她这么关心,她必须回报,“嫁人咋啦,就不能孝顺父母?再说林寒给我的三百块彩礼你们一分没要,我给家里买个大件也是应该的。”
农村人嫁女,多数为了彩礼好给儿子娶媳妇,像南父南母这种将彩礼都给闺女的真是凤毛麟角。
就连大娃听了都觉得诧异,认为姥姥姥爷厚道,起码比他亲娘的家里人好。
琦琦也声援后娘,“应该的!”
她其实听不太懂,也不知道自行车有多贵,就是觉得自己都吃了大鸡腿和肉馅饺子,也该给姥姥姥爷买点好东西。
南父一对三惨败,只能撂下狠话,“反正你不许买,不然送回家我也给它砸了。”
嘴上说的狠,心里却熨帖,觉得闺女会心疼人,知道爹娘年纪大了出门不方便。
南笙走的时候带了一兜饺子,大娃察觉方向不对,问了一嘴,“要去镇上吗?”
“嗯,趁着天早,咱们去买点肥肉回来炼油,再买点肉埋在坛子里慢慢吃,能放好久呢。”
一提肉,琦琦就叽叽喳喳地插话,大娃心想,后娘要是还想偷钱应该不舍得这么大手大脚,不过他还是得盯紧些。
到了镇上,南笙拿着肉票买了肥膘,还买了三斤五花肉和两斤肥瘦相间的梅肉,卖猪肉的大哥忍不住道。
“你这啥家庭啊,天天过来买肉吃。”
南笙笑着说,“我倒是想天天吃肉,哪有那么多肉票,我不上工,村里人托我过来帮忙,都是大家凑的。”
随即她又把家里缺的东西给置办了,装了一大包,花了将近二十块钱,可以说是很败家了。
南笙没在意儿子的打量,“怎么办,这下骑车费劲了,咱们得推车回去。”
虽然东西不沉,但它占地方,顶多能给闺女匀出一个座位,母子两人换班推车,到村里的时候都累的不行。
赵家婶子看见他们一家三口笑着打招呼,“林寒媳妇去镇上啦?咋买这么多东西!”
“赵婶,我回娘家了,都是娘家妈给带的,我先回家了,有时间来家里坐。”
到家后,南笙开始收拾东西,板油和肉先洗干净沥干水,雨伞也买了两把,给大娃做衣服的布,给两个孩子做书包的布,二十斤大碴子,还有一些像车锁之类零零碎碎的东西。
中午的时候,把饺子热一热,大娃又煮了糊糊,南笙没吃多少就去睡觉了。
大娃不会炼板油,就学着后娘的样子摘些豆角红辣椒茄子晒,冬天都靠吃这些熬着。
他把妹妹叫到身边,“你也去睡一会,我去山上摘点山菜,要是她问起来,你别忘了说。”
大娃也长了记性,知道出门前要知会一声。
南笙醒过来时,两个孩子都不在屋,她去院里看,闺女正在撅着屁股给菜翻面,“琦琦,你哥去哪了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