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章:轨迹的悖论与警徽的锈蚀仁和医院后院那片被临时封锁的区域,像一块丑陋的伤疤,贴在灯火通明的急诊大楼阴影里。
警戒线的黄色带子在夜风中微微飘动,无声地宣告着里面凝固的悲剧。
林骁站在封锁线外,双手插在警用夹克的口袋里,指尖无意识地捻着口袋内衬粗糙的布料。
现场勘查早已结束,法医初步结论也定了调——“高坠致死,符合意外特征”。
但他心里的那根刺,非但没有拔掉,反而越扎越深,化脓般灼痛。
那个该死的物理矛盾,像幽灵一样缠绕着他:14米的高度(四楼设备间窗口),落点却偏离大楼外墙投影区足足7米!
一个失足或主动跳下的人,怎么可能获得那么大的水平初速度,把自己像炮弹一样“发射”到7米开外?
牛顿的棺材板都要压不住了!
更让他如鲠在喉的是,关于那个关键设备间和通道的监控录像——技术科给出的结论是:“该区域监控因设备线路老化,近一周数据均无法调取。”
线路老化?
偏偏在这一周?
偏偏在这个点?
林骁不是傻子。
他嗅到了浓重的、人为掩盖的气息。
他需要证据,不是“符合特征”,是证明它不符合特征!
他需要把那个冰冷的悖论,变成砸在“意外”结论脸上的铁锤!
他需要还原真相,不是为了升职,不是为了嘉奖,是为了那个在警校入学宣誓时,回荡在礼堂里、刻进他骨子里的誓言——“忠于法律,忠于人民,维护社会公平正义!”
那时的他,热血沸腾,坚信这身藏蓝是照亮黑暗的光。
他梦想着像父亲(一位退休的、以严谨著称的老法医)一样,用证据为无声者代言。
然而,现实是冰冷的。
他申请正式重启调查?
报告怎么写?
“我觉得不符合牛顿定律”?
别逗了,老队长王立国一句“服从结论,别钻牛角尖”就能把他堵回来,后面可能还跟着一句“年轻人,别太理想主义,办案要讲政治,讲大局”。
他需要更直观、更无可辩驳的东西,一种连“大局”都无法轻易抹杀的科学实证。
深夜,分局技术队的办公室早已空无一人,只有机器散热风扇的低鸣。
林骁没有回家。
他像一头焦躁的困兽,在自己的工位前踱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