寻常百姓。
像这上好的丝绸,一尺能卖到几两银子,可要是卖给普通人家,人家买不起,就是砸在手里。
而这种粗布,虽然利润薄,但走量大,也能赚不少。”
曲曦宁听得入神,不时点头:“原来如此,那怎么知道客人想要什么?”
“这就得靠眼力和嘴皮子了。”
刘妈继续说道,“客人进门,看他的穿着打扮、言谈举止,就能大致猜出他的身份。
富户人家,你得推荐好货,还得懂得夸赞,让他们觉得物有所值;小户人家,就得多推荐实惠的,别让人家觉得你在宰他。
总之,要让客人满意,才能有回头客。”
曲曦宁似懂非懂地点点头,心里却暗自琢磨:这做生意,还真不是件容易事。
在刘妈的指导下,曲曦宁开始了她的经商学习之旅。
每天清晨,她都会早早起床,跟着刘妈去铺子里帮忙。
从进货、验货到招呼客人,这是真的起得比鸡早,睡得比猪晚,还好皇天不负有心人,曲曦宁渐渐摸出了一些门道。
浔阳的集市上格外热闹,曲曦宁跟着刘妈去采购布料。
人群中,一个身影吸引了她的注意——一个身着素色长衫的青年,正站在一家瓷器铺前,专注地看着一只青花瓷瓶。
他的眉眼清秀,气质温润,仿佛与这喧嚣的集市格格不入。
“刘妈,那个人是谁?”
曲曦宁好奇地问道。
刘妈顺着她的目光看去,微微一笑:“那是慕家的少爷,慕笙。
慕家在浔阳是数一数二的商贾世家,他可是个厉害人物,年纪轻轻就把家里的生意打理得井井有条。”
曲曦宁心中一动,对这位慕笙多了几分好奇。
从那天起,她便常常听刘妈说起慕笙的种种事迹,而她自己,也开始在经商的道路上越发努力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曲曦宁的经商能力逐渐提升。
她不再满足于仅仅跟着刘妈学习,开始主动去接触其他商贾,了解市场行情。
而慕笙,也成了她时常请教的对象。
“慕笙慕笙,快来,这里。”
瞧见慕笙没找到地方,曲曦宁连忙站起身来招呼着。
“你……为啥非要来这个地方,酒楼不好吗?”
好不容易挤进来的慕笙满头大汗。
“你不懂,就是要走进人群中打探,才知道现在的行情,这叫紧跟潮流!”
看着曲曦宁在那里瞎说,